新闻中心

Press Center

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“三下乡”实践团走进本源乳业:探秘全链品质,解码驼乳科技

日期:2025-07-29

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“三下乡”实践团走进本源乳业:探秘全链品质,解码驼乳科技

 

为深化产教融合、助力边疆特色乳业高质量发展,近日,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:实践团走进新疆那拉本源乳业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本源乳业)。通过全产业链探访、产学研交流与牧场实地体验,师生们系统了解了新疆特色乳制品从牧场到餐桌的“品质密码”,感受现代农业科技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。

图片 1.png 

见证“黄金奶源”的科技淬炼

首站来到本源乳业位于伊犁州巩留县的全产业链透明化生产基地。本源乳业作为那拉集团的核心工厂,以“透明化生产”为特色,通过全景玻璃长廊向公众展示全链条生产过程。据工厂负责人介绍,原料奶入厂需经过多道严格检测,包括抗生素残留、微生物指标、营养成分等,合格后方可进入标准化加工环节。

图片 2.png 

 

在生产车间,师生们观察到驼奶粉采用低温湿法喷雾干燥技术,最大程度保留活性营养成分;包装线实现全流程自动化,从灌装、封口到装箱均由机械臂完成,避免人工污染风险。食品学院学生感叹道: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科技对品质的坚守。

 

溯源千年游牧文明

步入本源乳业博物馆,实践团队仿佛穿越时空隧道。展柜中陈列着汉代驼队运输乳制品的陶俑、游牧民族传统皮囊奶壶,以及20世纪80年代的手工挤奶器。通过全息投影技术,队员们“亲眼见证”丝绸之路上的乳品贸易盛景;在互动体验区,大家动手制作传统奶豆腐,感受非遗技艺的匠心传承。博物馆负责人介绍:“我们不仅展示技术迭代,更希望传递‘一杯好奶背后是文化与责任的传承’这一理念。”

图片 3.png 

过程中讲解员向同学们介绍了本源乳业“企业+合作社+牧民”的产业帮扶模式。讲解员介绍,企业已带动周边3000余户牧民增收,其中哈萨克族牧民占比超60%,真正实现了“一头骆驼托起一个家庭”的致富故事。

“沙漠之舟”的零距离对话

 

在那拉集团骆驼奶奶源基地,实践团成员化身“牧场学徒”,跟随牧民学习骆驼习性观察与科学挤奶技术。基地采用智慧牧场管理系统,通过电子耳标实时监测骆驼健康数据,确保奶源品质可追溯。

图片 4.png 

“骆驼是极具灵性的动物,挤奶时需将骆驼幼崽带到母骆驼身边”牧民向师生们演示挤奶设备时介绍道。据了解,该基地主养双峰驼,日均产奶量约2-3公斤,其乳铁蛋白含量是牛奶的10倍,富含18种氨基酸和免疫球蛋白。同学们纷纷赞叹道“从手工挤奶到智能管理,传统牧业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让我看到了产业升级的无限可能。”

 

解码驼乳的“分子奥秘”

作为新疆骆驼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,本源乳业的研发实验室配备了液相色谱仪、质谱联用仪等高端设备,专注于驼乳活性成分提取、益生菌发酵技术等领域攻关。科研团队向师生们展示了团队在驼乳研究方面的突破性成果,并现场演示了驼乳粉的冲调稳定性测试。

中心主任强调:“我们正联合石河子大学共建产学研平台,未来将在功能性乳品开发、牧场数字化管理等领域深化合作。

图片 5.png 

让专业课堂扎根边疆热土

此次“三下乡”活动是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深化“新工科+新农科”融合培养的重要实践。学院表示:“通过走进龙头企业、对话科研先锋,学生们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,更树立了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’的职业理想。”

从透明工厂的科技之光到驼乡牧场的生命律动,从文化博物馆的时光长廊到科研中心的创新脉搏,石河子大学师生用脚步丈量产业厚度,以专业视角解码边疆乳业发展密码,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书写着新时代的青春答卷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首页

关于本源

追本溯源

品牌中心